已经当了二十几年北方人,到了冬天还是会像从未见过雪那样期盼下雪。可能是期盼的心太过强烈,今年的雪反而迟迟不来,前天晚上看着闺蜜发来的北京雪图和本地的大雪天气预报满怀希望地入睡,早上起来时下的却是小冰碴,打在脸上生疼,眯着眼睛骑车上班的时候好失落。但不知何时冰碴儿就变成了雪,而且越下越大,在窗外形成一片舞动的帘子。晚上下班时路况已经到了不适合自行车出行的积雪厚度,车筐里的雪已经可以埋下整个手掌。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初雪日,虽然一直没当过粉丝,不可避免地还是会听这首歌:

晚上回家后上小区里踩雪玩,10%的时间在拍照,20%在气南方小孩,70%在没人踩过的雪堆上搞破坏。刚落地的雪依旧松散柔软,被风吹往同一个方向,在大门旁的墙边积起一个膝盖高的雪堆。22岁还是会在雪上蹦蹦跳跳差点滑好几跤的年纪,却也过了不顾路过的邻居肆意倒在雪堆里的12岁,不过最终还是用脚踩了那个雪堆好几脚,把手也按进去了,袜子和袖子因此都浸了雪,但好爽。

新板块降临!

在焦头烂额两天删库重建三次之后我的waline评论区还是没有修好,这个年经问题还真的是一年来一次哈,也许之后什么时候就突然好了!决定换个心情装修一下新东西,跟着塔塔的教程把书影游展示墙做起来了。只不过不知为何豆瓣轮子一直没运行,我的数据也多半都在Neodb,还没弄懂要如何自动同步,所以目前的数据还是本人在手动更新csv表格。毫无经验可言所以没有把这段加进博客装修篇里。

做都做了,书影游就一并都做出来了。放在哪里真是个大问题,照着Hugo文档苦恼四十分钟也没有做出合适的多级菜单,索性换了主页显示方式——其实本意是想二者并存,因为很喜欢之前的页面,可惜一直失败,便只能退而求其次。

我不是豆瓣重度用户,之前只有在看八卦和追综艺的时候会看看豆瓣小组,也是在Neodb之后才开始有标记书影游的习惯的,前些年记录几乎为零,也实在是对于书柜里和网盘里的书和电影什么时候看的没有记忆,那就维持这样前些年空空的状态也不错。逐渐有标记习惯之后才发现这个的好处,标记和数量直白而明确,无形中会督促我多看点书和电影——年初毕竟立了flag,尽管到了今天这个日子不太可能完成了。

目前的唯一困惑就是播客到底要放到哪里……

我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呢?

这是我昨天晚上问已经当了16年朋友的薯的问题。

不是什么剑拔弩张的吵架现场问出的“我怎么会和你这种人成为朋友”(压根吵不起来),也不是深夜坐在酒吧里突然忆往昔发出感慨“我们成为朋友这么久了”(分隔两地没机会),只是单纯的充满好奇的一个问题。起因是一如既往刷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薯发的演出结束的朋友圈。突然有一种如果我们大学才认识,很可能都没法成为朋友的感觉。于是给他发消息说了这件事。

他:?为什么
我:因为我们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啊!

用MBTI的刻板印象定义的话,他是90%+的e人,我是80%+的i人,他一个学期参加的学校文体活动数量比我大学四年当观众的次数还要多,严格来说除了学生会必要工作,我连观众都只当过一回而已,还是为了给他当摄影师。我们假如在大学社团认识互换微信,他和社团同学没事就要在群里张罗聚会和出去玩,而我五次里才能去一次。他只会和现充同学成为线下玩伴,而我大概率只能和同样不怎么出门但是经常在群里聊二次元的人成为很愉快的线上朋友。不过这件事也不一定的原因是:聊到这里发现我们俩小时候也不在一起玩。

他:对啊,所以我们不是玩在一起的,我们是志趣相投

然后两个人想了一分钟兴趣爱好共同点,发现只有“喜欢在晚自习讲话”这一条——而我们自从小学后就没再同班,晚自习讲话也不是跟对方。我喜爱的kpop和二次元他丝毫不懂,他欢歌笑语的现充活动和篮球运动我也完全不感兴趣;甚至不会特意去找对方,有一阵子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同考场或隔壁之外压根见都不见,可一直关系好,很久不见也关系好,同校同考场的人那么多,这么多年后关系一直好的依旧只他一个。

我:那也许就是性格比较合适而已……
他:是的

好吧,这么多年以来头一次发觉友谊是这么玄学而神奇的东西。

突然提起这个话题的缘由是我最近有点同龄朋友相处缺失。线上一如既往每天聊的热火朝天,线下能够约出门玩的朋友全老家也仅剩一名,还因为总被召回临时加班而鲜有机会约饭,导致线下朋友相处时间严重不足,到了我这个宅人都偶尔烦躁的程度。尽管和同事相处得还算不错,和于女士也到处觅食和出行,但是同龄人这部分的份额很难被别的关系弥补,秋天时自娱自乐也很幸福,在冬天这个本就容易阴沉的季节,连打雪仗都找不到人一起的这部分缺憾就完全没法依靠自己调节。

好想念和萌宝可以五天见三次的学生假期生活……